在明、清時期,萬松書院是杭州的最高學府,王陽明授過課,袁枚曾在此就學,而今,除了被傳說是「梁祝」的讀書地,還是周六固定的相親大會場,不管是否為在地人,套句俗話──很值得「拔草」。五年前友人提及時,我還付之一笑,今年親眼目睹盛況,開了「眼界」的同時,只感慨:可憐天下父母心!
博客來網路書店
從萬松書院到書緣
杭州歷時最久,影響最廣,規模最大的萬松書院,位於萬松嶺,隸屬鳳凰山管理處。宋代西湖有十景,經過兩個愛下江南的帝王(康熙、乾隆),五番六次的加持,清代增至十八景,本世紀初的新西湖十景,「萬松書緣」總算上了排名。
「萬松」典出白居易〈夜歸〉詩:「萬株松樹青山上,十里沙堤明月中。」中唐貞元年間的萬株松樹,今不復存,當時有座報恩寺,現在也只剩下個「浣雲池」舊址,我看著眼前造型精巧卻池水黃濁的「水塘」,實在無法把白居易描寫的:「鳶飛魚躍間,上下俱澄澈。」(〈浣雲池〉)聯想到一塊。
在浣雲池旁邊,三座高約9.22公尺的「品字牌坊」巍峨聳立,分別刻著萬松書院、太和書院、敷文書院,從明弘治11年(1498)到清光緒18年(1892),見證著書院近四百年的演變。在精神保壘「大成殿」前,左邊是康熙御碑,右邊是乾隆御碑,兩座帝王碑分立,在杭州是絕無僅有,帝王之所以青睞有加,大概是希望書生們好好讀書,別去搞反清復明。
不同於台灣拜文昌帝君,康、乾御碑前有兩個祈願亭,架上掛著滿滿的,繫累成串的紅繩木牌子,全是考生們希望「高中」的心願,殿裡的孔夫子好忙,兩旁應該陪祀七十二賢哲,幫著分憂才是。
精心打造梁祝同窗
書院依山而建,大成殿下一進的配殿,分別是:居仁齋、由義齋,是以前書生們的住宿與自習場所,現陳列著中國書院與杭州書院的發展介紹。在居仁齋,隔著圓形玻璃窗有兩個書生打扮的蠟像,貌似正在交談,從臉型能分辨得出:坐著的是祝英台,站著的是梁山伯。
本世紀初,萬松書院的宣傳明線是:明清知名學府,暗線是:梁祝愛情之地。距品字牌坊不遠,有個可汲亭,介紹牌說是梁、祝草橋結拜的場景;過了可汲亭有個觀音堂,說是十八相送時,英台請觀音菩薩作媒之處。
相信傳說,在某種程度上,於心理有益,特別是針對現代人,撇開「無中生有」的梁、祝,書院裡最讓我流連的是正誼堂,是千島湖國際禪修中心的分部,由一群熱愛「道法自然」的居士自發、共管,每兩周共修一次,書院式的道場,真的是杭州人的心靈桃花源。
與學堂負責人小朱閒聊,才知道主要活動是聽法師講《道德經》,在大陸近年來恢復國學,到處設學堂的主軸下,三教不必細分,「契機」就好。
正誼學堂絕對是塊寶地,學堂前面有個蕃客墓,在唐代,沿著海上絲綢之路,來自西域的穆斯林在杭州傳教、經商,這片由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,所形成的回教墓葬群,只剩下三座,我極盡目力只看到一座,介紹牌說在杭州的回教徒,每逢節日還會到此誦經、祭奠前輩。
我只知道回教主張薄葬深埋,看著外形像小棺材的蕃客墓,無法想像到底是怎麼個埋法,不敢確定是不是從棺材底板,一抽就馬上掉落墓坑,俗稱「脫底棺材」的墓葬法,地面高起的部分,實在很值得研究,可以肯定的是,每年來「遊墳」(又稱:走墳)的杭州穆斯林,一如正誼學堂的學員,帶回去的,全是滿滿的正能量。
特地選禮拜六到書院,除了爬山,主要是為了看朋友形容的相親場景。朋友毫不誇張的說:「我一下車,馬上就被一群老頭、老太包圍,七嘴八舌問的都是同樣的話:妳是兒子還是女兒?」
親上火線感同身受
在一胎化政策下,一般都以為男生會娶不到老婆,實際情況正好相反,是條件還可以的女生,降低標準還找不到對象,加上戶籍與房產等條件,獨生子女,特別是男的,就成了人見人搶的「香餑餑」,手腳慢不積極的,只能淪為空巢大軍的一員(據估計全中國至少二十萬),氣急敗壞的,就是每周六到書院報到的父母。
一位遠從黑龍江來,替正在杭工作的女兒發愁的大姐,跟我互動之後,我立馬成為可以幫忙救命的「稻草」之一,「女兒愁」之「愁」深似海,果真不足為外人道!
院內設有「中國新娘」的公益活動,在兩棵樹中間拉條繩子,上頭夾著清一色的,護貝過的A4紙,上列個人資料與擇偶條件,我問活動人員:「要收費嗎?」「要先成為我們的會員,等一下可以跟我們的老師談談。」
院裡院外兩樣情
我心裡有數,準備下台階往書院門口,在看到馬路的剎那,我釘在原地,朋友說的沒錯,馬路兩旁真的是人潮洶湧,不是交頭接耳,就是專心覷著相親資料邊做筆記,書院門口的護欄一字排開,上頭掛著的,是直的二至三張,橫的不計其數的A4紙,隔著馬路,吊掛在繩子上的,也一整排全是相親資料,我往下呆望許久,發現來書院「相親」的,大都是家長。
沒想到回程又碰上小朱,正繞著書院的環形步道慢跑,長得頗像「羅漢」的他滿臉是汗,讓人看得止不住歡喜,我指了指門口的杭城「奇觀」說:「台灣沒有。」小朱理解的點點頭,邊微笑邊擦汗,邀我進學堂等法師開講。
杭州的空巢大軍,似乎正在實踐東坡的:「唯有王城最堪隱,萬人如海一身藏。」(〈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〉)千年以前的萬松嶺是「林多柴廣」,而今,南宋王城所在的地方也不遑多讓,希望能多舉辦各類活動,讓未婚男女自動走出來,讓「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。」(《孟子?梁惠王》)催父母加速老去的,不是身揹重物的勞動,而是心裡的「數據」跟「流量」!
(旺報)
博客來網路書局
6365B1BE4CF7F076